東龍島(東龍洲)遠足

東龍島(東龍洲)因位於佛堂門以南,因此古時被稱為南佛堂或南堂島。東龍洲上設有東龍島炮台特別地區,內有東龍洲炮台的遺址。Ref

上個星期不時也下著雨,難得星期六天氣不錯,我決定同煇兩個走到東龍島遠足。我們在西灣河坐街渡(來回票HK$30.00)到東龍島,去的時間是10:30AM,買票時要揀回程時間,我們選擇了4:00PM回程。

img_3512.jpg
↑ 途中遇見的紋白蝶

img_3288.jpg
↑ 我們只坐了大約三十分鐘船便到了東龍島碼頭。

當時氣溫很熱,而且沿途有許多蚊子,我們每個人貼上兩塊蚊貼 ,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用的,我的兩邊手臂比蚊子針了很多次。

img_3290.jpg img_3291.jpg
↑ 途中看到的貓尾草

貓尾草 (Cat’s Tail Bean)
亞灌木。有三角形托葉,小葉3-7片,葉底針狀小托葉。
花序像狐狸尾巴,花冠紫色。花果期4-9月。Ref

img_3308.jpg
↑ 這裡的野牡丹生長得很茂盛。

野牡丹
灌木,高 1-1.5 米。
春夏開粉紅色花,花大, 1-5 朵聚生於枝頂。枝條有毛及葉兩面均有毛,葉對生,具 5-7 條明顯主脈。全株入藥,可清熱利濕、消腫止痛,外用治跌打損傷。 Ref

img_3316.jpg
↑ 我們也不時看到山棯 。

桃金娘 ( 崗棯、山棯) (Rose Myrtle)
小灌木,高 0.5-2 米。春天開桃紅色花,後結暗紫色杯狀漿果。嫩莖有短絨毛。葉對生,革質,有離基三出脈。果實甜美多汁可食,也可釀酒,是鳥類的天然食源。根、果、葉均可入藥。也可製染料。生長環境是灌叢及草坡。Ref

img_3323.jpg
↑ 不知名的黃花蔓生植物。

img_3325.jpg
↑ 這個是路邊小草長出來的小白花,很漂亮啊~

大約十一點半,我們走到OpenRice 評價很高的假日士多吃午飯,看了OpenRice,我們都一起點了紅腸魚片麵和凍檸樂。如果天氣不是這?熱的話,吃這頓飯的感覺應該是不錯的。 

img_3334.jpg
↑ 假日士多?的名人相片

img_3371.jpg
↑ 附近士多?小貓兒,它們大多很怕陌生人。

img_3394.jpg
↑ 佛堂門燈塔

img_3389.jpg
↑ 草海桐

草海桐(Beach Naupaka)
灌木,高 1-2 米。秋天開花,花白色帶紫,花冠呈半圓型,長約 2 厘米。結白色卵球形果實,長約 1 厘米。葉叢生枝條上部。海岸固砂防潮防風樹種。生長環境是海邊沙地。Ref

img_3419.jpg
↑ 由假日士多前行不遠的石灘,天氣很好。
img_3439.jpg
↑ 東龍島炮台特別地區

東龍洲炮台特別地區(劃定於1979年6月22日)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東南部東龍洲的特別地區,佔地3公頃。該自然護理區是香港的第二個特別地區。東龍島炮台特別地區內,有東龍洲炮台的遺址。 Ref

img_3464.jpg
↑ 途中的一間好像棄置小屋竟然是一個遊客資訊中心!

img_3469.jpg
↑ 東龍島炮台遺址

據《新安縣志》記載,東龍島炮台建於清朝康熙年間。因當時海盜橫行,兩廣總督楊琳(公元1719至1724年間)下令建造,主要為了防禦海盜。泡台設有大炮八門及營房十五間,由25名官兵駐守,屬大鵬所城管轄。炮台建成後,一直駐有守軍,及至十九世紀初,海盜日益猖獗,而炮台位於孤島上,補給和支援困難,終於在1810年,駐軍遷往九龍一所新建的炮台,東龍島炮台從此此荒廢。1980年香港政府宣佈炮台為法定古蹟,隨之進行考古、發掘及修葺。不過,在炮台出土軍器數量不多,這也印證了此炮台,是在不慌不忙,有系統下遭遺棄的。Ref

img_3471.jpg

↑ 懸崖危險 切勿前進

img_3477.jpg
↑ 肚臍洞

肚臍窿是一個大約十米直徑的天然圓錐形陷坑,形狀有如火山口一般,又像人的肚臍窿,故以此為名。肚臍窿下另有通窿洞通往海邊,由於兩洞相通,空氣對流,置身其中,涼風陣陣,亦有遊人稱之為清風洞。 Ref

img_3512.jpg img_3514.jpg

↑ 途中遇見的紋白蝶非常合作,常常停在花兒上採花蜜,好讓我們可以拍照。

紋白蝶
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,前翅翅基到前緣有黑色鱗片分布,端角有一三角形黑斑,外緣部位有黑色小圓斑。後翅前緣有一黑色小圓斑,外緣有時有黑色紋分布。雌蝶外觀、色澤與雄蝶相似,翅表黑色鱗較雄蟲發達。 紋白蝶飛行緩慢,易被天敵捕食。(壽命約為 1-2 個月 ) Ref

接著,真是好戲在後頭。我們在一時半走返?碼頭,還有兩個半小時,實在有充足的時間到碼頭的另一個方向去看石刻。
由碼頭到石刻的路程不遠,只有1km。
起初的山路也算是容易行的一種,路徑是緩緩的上山,上到山腰的一個指示牌,開始下石梯,因?石梯是成數個之字型的,所以不知道那裏是終點。我們沿石梯往下走,發覺小腿開始發抖。
當時雖然很熱,但覺得自己已經行了這?遠,應該還有不多路程的便可以到石刻那裏。
就是因?這個心態,我們竟然行到了海邊!(心想:究竟那個無聊人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刻石頭?!)終于走到海邊,雙腳顫抖得很嚴重。
最傷心是,石刻沒有這?看頭,石刻的刻紋很淺,而且,整個石頭給一個白色的鐵籠包著,拍照很難取景。來到這裏又沒有地方可以休息,陽光依然非常的猛烈,因此,我們又要沿途爬這條可怕的石梯返回,真是要命!
當回頭走上這條石梯,因?雙腳還在發抖,我的腳步不穩。氣溫高得很,傍邊的鐵扶手燙得不能用手接觸。我開始有一點暈眩,當時真的很害怕會中暑。幸好,最後我們也走?有樹蔭的地方休息。接著的時間,我們在碼頭附近的一間士多乘涼等船回去,我們每人在那裏喝了好幾罐汽水(我一生人從沒在一日?,飲過超過兩罐汽水。),真是罪過。

 

img_3540.jpg img_3535.jpg

↑ 東龍洲石刻

東龍洲石刻是香港最早有文獻記載的石刻。早於1819年編制的《新安縣志》,已有「石壁畫龍,在佛堂門,有龍形刻於石側」的記載,當中的佛堂門就是指清水灣半島與東龍洲之間的海峽。石刻長約2.4米,高約1.8米,也是現時香港已發現的最大面積的石刻。Ref

更多當日的照片:2011東龍洲

You may also like...